到2025年
■ 全市100%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将达60项
【资料图】
■ 设置老年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均配备不低于30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床位
■ 全市三级综合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85:1
到2025年,全市100%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将达60项,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将达55所,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将扩充到28个。今后3年,我市将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拓展护理领域、创新护理模式,满足市民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
我市将以夯实护士基本功为切入点,从管理队伍、专科护士两个层面加强护士队伍能力建设。补齐薄弱专科资源短板,探索提升安宁疗护、儿科、麻醉等专科护理服务能力。探索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明确不同等级专科护士晋级流程和工作内容,逐步提升专科护理水平。到2025年年末,护理管理人员100%参加培训,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急诊急救、康复、中医等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100%参加培训。
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领域延伸,加强中医护理和“互联网+护理服务”、老年护理服务、慢病护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到2025年,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人员占医院护理人员总数比例不低于70%。
三级医院和部分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发手机App、护理服务随访系统等,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在线护理咨询、护理随访、居家护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服务;逐步扩大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区占比,降低出院患者非计划再次入院率;重点加强四级手术、恶性肿瘤等患者随访管理。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依法合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居家行动不便老年人等提供专业、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并逐步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和上门护理服务项目数量。到2025年,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各区均覆盖。
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发挥大型医疗机构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和带动作用,通过建立专科护理联合团队、一对一传帮带以及开展人员培训、远程护理会诊等方式,帮扶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护理人才区域帮扶,组织与基层卫生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等专业专科护士开展护理会诊、技能培训等,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于社区的集团化、连锁化护理中心、护理站等医疗机构,鼓励各区将一级、二级医疗机构转型护理院,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签约服务、巡诊等方式提供老年护理服务,增加社区、居家护理服务和日间护理服务供给。同时,扩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老年护理服务床位数量,到2025年,设置老年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均配备不低于30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床位;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床位,也可设立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床位占比不低于30%。另外,按照市、区、医疗机构三级老年专业护士培训体系,培养一批临床急需的专科型护理人才;推进老年护理标准化病房建设,规范人员配置、环境设施、专科内涵建设等。到2025年,全市培养老年护理专科护士达200人。
医疗机构将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风险要素等科学合理配置充足的临床护士人力。到2025年,全市三级综合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85:1;二级综合医院,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75:1。优先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备到位,不得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原则上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比例不低于95%。同时,根据临床护理和辖区居民上门护理服务等需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士人力配备。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孟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