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是老年人最依赖的出行工具。但记者调研发现,由于部分公交站的设置不够周到,让老人对交通出行有些犯怵。坐个车不仅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公交站台的高“门槛儿”,也成了一些老人上车的最大障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调研样本
一肚子埋怨与一次便民改革
今年65岁的梁阿姨,说起社区附近唯一的公交站,一肚子埋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梁阿姨住在恭和家园,位于双桥地区、广渠快速路边上,社区住着360余户老人,平均年龄79.6岁。老人们要去银行、药店、医院等场所,基本是坐公交车出行,但附近唯一的公交站杜仲公园站设在广渠快速路高架桥上,百级台阶成了老人的拦路虎。
“坐车不方便,一些腿脚不好的老人,索性就不出门了,可天天在家待着,对身心都不好呀!”梁阿姨和老人们的烦心事儿,终于在今年6月“翻篇儿”了。
四惠枢纽区域智能调度中心主任李跃鹏告诉记者,接到老人诉求后,运营部门会同属地政府、交通支队对恭和家园社区周边公交线路通行、设站及候车条件进行多次现场踏勘。决定自6月15日起,依托邻近的唐家村公交场站,开通杜仲公园到唐家村的临7路。这样老人们不用上高架,在辅路上即可乘车。
早7点,梁阿姨背起葫芦丝去天坛公园,出社区右转步行不到200米,就到了临7路杜仲公园站。
车长6米的低踏板小公交车,一步就能登上去。这条线路主要服务老人,所以使用低踏板车型,方便老人“一步登乘”;二是采取定点发车,一小时一趟,便于老人记住发车时间,减少在站台上的等候时间。
优化公交线路双向增站
年过7旬的张瑶,家住北京人家小区,由于过去462路车站设在小区北门,她住在小区东南方位,穿越这个大型社区得走十分钟。而目的地那头,也不在医院大门口停车,下车后,要么绕过另一个大圈风雅园走过去,要么还得换乘一趟公交车才能到医院。
当了解到乘坐462路老人们的痛点后,公交集团决定对该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双向增设6个站位,线路长度也增加了1.1公里,很多老人的烦恼解决了。
“462路增设了北京人家东门站和回南北路站,两边上下车都缩短了距离。”张瑶高兴地说,这两个车站分别在家门口、医院大门口,一来一回能少走好多路。
客一分公司运营人员介绍,462路走向调整后,延长了行驶线、增设了站位,让住在附近的居民又多了一种出行选择。现在,除了方便就医,462路还成了老年人喜爱的购物线,坐上公交车,沿线老年人可快速前往回龙观地区的北京华联回龙观购物中心和美廉美超市。
老年人坐车最怕“不稳”
6路公交是“全国敬老文明号”,从六里桥东开往龙潭公园,途经莲花池公园、天坛公园、龙潭公园,还有广安门医院、友谊医院等几家大医院,穿越三个城区,老年乘客占比较高。经大数据筛查,沿线老年乘客上下车较多的站台为友谊医院东和广安门内站。
老年人坐车最怕“不稳”。为了把车开稳,这条“全国敬老文明号”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路行车,要做到‘三多、两必须’。”6路驾驶员朱逊娴说,这条规矩要求驾驶员多看一眼(有无老年乘客追车),多等一会儿(老年乘客上下车动作慢),多说一句(老年乘客上车被重点照顾);必须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乘客给予行动上的协助,必须确保上车的老年乘客扶稳、坐好以后再起步出站。
车队通过实地走访站台文明引导员和调研老年乘客,得知老年乘客乘车最大的难点是上下车困难。经现场实地测量,马路牙子高度为15厘米,老年乘客步幅为30到40厘米,为此车队技术部门对车辆进行统一维修和调试,保证车辆前后门踏板高度距地面不超过40厘米,从而保证老年乘客在上车时能够“一步登乘”。
民有所呼
站台需要改造
现在大多数公交车上,无障碍设施很齐全,基本都配备了无障碍踏板。但对于坐轮椅的老人来说,真正的门槛其实在站台上。李如家住马泉营,家附近有多条公交线路通过,按理说去哪儿都很方便,但因为不少站台没有坡道,上下车很不方便。
由于上不去站台,李如每次坐车只能在机动车道上等车,司机看到她后,要在离站台一米远的位置停车,再将车上的无障碍踏板搭在路面上,帮助她上下车。“倘若站台有坡道,就能把公交车无障碍踏板搭在站台上,坡度变小后,我自己就可以把轮椅摇上车,不用麻烦司机了。”李如说,根据她的观察,二环、三环还好,一到四环、五环,特别是五环外,公交车站基本就没有坡道了。
她还特别提到,有的公交站台虽有坡道,但站台上有各种障碍物将过道堵住,造成轮椅在站台上动弹不得。
记者在阜成门外大街路南公交站看到,该站台两端及中部都没有无障碍坡道,目测公交站台高出路面15厘米左右,如果坐轮椅的老年人或残障人士候车,没人帮忙就不可能自己顺利上站台。而让老人坐着轮椅在机动车道等车,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