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3年,被各种预热、反复“预警”的“五一”小长假在浩浩荡荡的“人从众”中,许多在校大学生充当了跑得最快的领头羊——他们正在进行青春与时间的赛跑。
几乎所有受访的大学生均有表示,三年前,突然到来的新冠疫情,让自己精心制定的“高中毕业旅行计划”“周末打卡清单”以及“小长假、寒暑假出游规划”彻底泡汤。
“尽管很清楚假期的旅行之路必定爆满,但我们还是选择到外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乔旻宇同学说,社交媒体上各种关于假期的人流预警虽然多少产生些心理影响,自己还是和朋友一致决定,用宝贵的五天换一场浪漫的旅行。“随大流的大背景下,我们尽量安排合理、错峰出行。”一个有效的攻略——人少的时候去景点打卡,对小乔来说比较受用。在青岛奥帆中心,推荐游览时间是晚六点,他们提早到下午四点。同样,作为精力更足的年轻人,他们会在凌晨四点赴海边看日出,再回酒店睡个回笼觉。这样一来既感受了别样的海滨风情,又错开大批的游客。“我认为大学生能更灵活地使用小红书等软件,获取更充分、更及时、更细节的旅游攻略和经验分享,制定更合理、更适应自身节奏的旅游计划,这样其实提高了出行的效率与体验感。”
“在北京上了三年学,都快毕业了,却一直没有机会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城市,也没怎么和在北京其他学校的朋友们聚过。”同样在北京上学的郭远航打趣道。“假日去各大高校游览参观是很好的出行选择,躲过人群的同时还可以细细体味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丰厚历史。”对她来说,小长假去外地旅行不一定是最优选择。这个“五一”,她前往北京其他高校去“打卡”。
郭同学表示,在不一样的校园里,与朋友聚餐、喝咖啡,还结识了新的朋友,甚至为自己未来的出行计划找到了新同伴。“这样的假期可能有些与众不同,但我认为很有意义,也有很不错的体验感。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周末和假期中可以多去不同的学校走一走,好好感受这座生活了四年的城市,不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遗憾。”
除了“出游派”和“留守派”,“回家派”也紧紧把握着珍贵的小假期。“我很想补偿我的家人。”在北京高校就读的齐原宁同学在假期回到了家乡——河北唐山。“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姐姐,我希望给家人更多的陪伴。相对来讲,去哪玩、玩什么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陪伴是第一位的。在她眼里,假期的幸福感与体验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她说,过去三年,虽然家离北京很近,但是回去一趟并不方便。现在来去自由了,父母虽然支持自己去外地旅行,但她还是希望把难得的假日用来回家陪伴父母。“有女儿的陪伴,我相信他们会更开心!”
无论是出行、留守还是返乡,在过去的三年,大学生似乎与假期“绝缘”:无福消受,所以无须规划。而实际上,三年的“假期缺失”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明白:想怎样安排假期、能怎样安排假期、自己安排的假期到底应该怎么样。他们弥补遗憾的方式,是提高当下与未来出行的质量与效率,同时体现出了一种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人文关怀:把假期与陪伴挂钩,治愈着家人、朋友和爱人,调整自我情绪与精神状态,为生活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这些年轻人结束了与时间赛跑的假期,正整装待发,准备着新起点上的新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