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院线的热闹氛围还未散去,新上映影片又火热来袭,共同推动着票房大盘数字增长。5月7日,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3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200亿元。电影市场的复苏已成为业内毋庸置疑的关注重点。影市高热之下,外部资本正跃跃欲试,期待着趁势加码能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下沉市场票房崛起
(相关资料图)
据灯塔专业版,5月7日,2023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200亿元,春节档期间上线的电影《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仍保持其票房影响力,暂列2023年票房前三名。
对比2022年同期,票房与观影人次均在今年实现增长,电影市场也涌现出包括《流浪地球2》《忠犬八公》在内的多部高口碑作品。
刚刚过去的“五一”档中,军事题材《长空之王》是一线城市票房占比最高的影片,《检察风云》《长沙夜生活》二线城市票房占比远超其他影片,喜剧片《人生路不熟》和爱情片《这么多年》《倒数说爱你》下沉表现突出。
女性购票用户占比65%,是“五一”档历史上女性购票占比首次突破六成,30岁及以上女性用户占比提升明显,与此同时,29岁及以下男性用户占比降低。
影评人刘畅指出,长期以来,一二线城市都是国内票仓的主要战场,近六成票房收入由一二线城市贡献。近年来,三四线城市所代表的电影行业“下沉市场”,正在不断展现出强大潜力。
此外,灯塔专业版显示,三四线城市平均票价呈现持续抬升趋势。对比一线城市与四线城市,2014-2023年之间,一线城市票价由42.68元上涨至55.06元,变化幅度约29%,四线城市则由31.07元上涨至43.68元,变化幅度约41%。
“票价往往与当地消费水平与观影欲望相挂钩,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观众对于观影的需求提升,因此愿意为此支出更多,从而展现出市场潜力。”刘畅进一步说明。
外部资本跃跃欲试
公开资料显示,一季度以来,全国电影票房158.6亿元,同比增长13.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与此同时,观影人次3.4亿,同比增长9.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
票房大盘与观影人次双增,影片供给节奏逐步恢复,也对背后出品公司的业绩产生了提振作用。中国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金逸影视等电影类上市公司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
此外,据此前报道,2023年一季度影视板块毛利率涨至30%,而2022年毛利率平均数约为28%。
“许多团队在通过降本增效,压缩制作成本,在变化中生存和发展。春节档给行业开了一个好头,许多资金正在考虑回流电影市场,让业内看到了希望。”导演赵霞指出。
《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的电影投融资呈现出五个主要特征:一是电影复苏进程受挫,产能遭遇挑战;二是资本市场下行,影视企业承压;三是私募融资数量下降,大额投资日趋偏少;四是中小企业持续活跃,融资轮次偏向早期;五是大幅转向金融机构,融资条件愈发严格。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要建设成为电影强国,一定要让资本发挥重要关键的作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行业外资本对于电影市场现在是跃跃欲试,尽管看到了希望,但还不够。今年的暑期档非常关键,如果能够像春节档一样火爆,行业外资本有望纷纷涌入。
近40部影片备战暑期档
国家电影局官方网站显示,2023年3月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影片263部,高于去年同期。
另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五一”档过后已有60余部影片宣布定档于2023年内,背后关联公司包括中国电影、横店影视、欢喜传媒等。其中近40部影片将于暑期档期间登上大银幕,涉及剧情、动作、喜剧、动画等多个品类。
与此同时,据灯塔专业版,2023年上映日期待定影片共49部,其中黄景瑜、王一博、钟楚曦等主演的《维和防暴队》,黄渤、费翔、李雪健等主演的《封神第一部》,韩庚、郑凯、于文文等主演的《前任4:英年早婚》等6部影片想看人数已突破10万人。
“比起主演阵容和宣传噱头,电影院的观影氛围和影片口碑是看电影与否的决定因素,希望能看到更多大片、好片的上映。”观众王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影院负责人曾盼谈到,“五一”档过后的首个周末,在漫威新片《银河护卫队》和“五一”档多部电影的加持下,上座率不输小长假。尽管“五一”档上映影片仍在发挥其影响力,但今年以来能够明显感觉到档期效应的放大。“期待着更多优质大片的上映,也希望春节档那样的盛况能快点再来。”曾盼补充道。